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5:33:55源自:本站作者:PB2345素材网阅读(14)
在这种情况下,加之去年以来煤炭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,国内发电企业今年仍将面对一定的利润压力。
一方面,电力的资源开发、加工转换、传输配送、终端销售等环节需要资源、资金、人力、技术等要素的支撑,其本身就是经济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;另一方面,电力既是国民经济中各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中间投入,又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无法替代的生活要素和终端产品,是毋庸置疑的供给。其中,去产能主要是有效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,减少社会资源浪费,提高设备利用效率,大力支撑能源总量控制、清洁低碳转型与大气环境治理等国家战略;降成本主要是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用能成本,缓解电价交叉补贴,减轻生产经营负担,激发企业活力与竞争力,推动经济转型升级、行稳致远;补短板主要是补上部分农村及边远地区等民生领域的设施短板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补上分布式发电、微电网、储能、智慧用电等利用领域的技术短板,服务行业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新业态
在服务产品方面,结构性过剩表现为电力行业的服务与产品仍主要是简单的电量交易(电厂与电网之间)和传统的电能销售(电网与用户之间)。电网上的结构性过剩是在需求高速增长浪潮消退、送端电源大量停建缓建的背景下,部分传输线路利用率偏低,未能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;结构性不足是部分农村及边远地区配电网结构仍较薄弱,配置能力依然较低,难以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在服务产品方面,电力企业从单一的电能生产者或销售者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,既要扩大产品种类,又要提高服务水平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,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底首次提出。然而,电力供应并未跟上变化了的电力需求,突出矛盾是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共存,主要表现在供应能力、行业管理、服务产品等方面。
而结构性不足的表现,既有满足个性化、灵活性用电需求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;又有电能产品过于单一,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运营模式亟待创新、专业力量亟待加强;还有利用大数据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经济性不高、实用性欠佳,距离智能供电、智慧用电还有一定距离。两年多来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、政策体系日臻完善、实施效果逐步显现,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指南,是新时代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主线。该公司今年年底前还将新建充电站164座、充电桩860台,智能充电塔一座,包含44个直流充电桩、168个交流充电桩。
截至今年6月份,国网湖北电力已建成并投运充电站159座、充电桩995台,已基本建成省内三纵三横一圈城际互联快充网络通道。新能源中风电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装机容量已分别达到275.03、456.33、74.28万千瓦。截至今年6月底,该公司已推动长江流域湖北境内94个港口进行岸电改造,建成、投运总容量11.22万千伏安的岸电设施,年用电量可达2100万千瓦时,相当于替代燃油4463吨,减少各类气体排放1.2万余吨。7月12日,在外交部蓝厅举办的湖北,从长江走向世界湖北全球推介会上,宣传片《灵秀湖北》以美不胜收的荆楚风韵惊艳世界。
其中,太阳能增速最高,2016、2017年两年的年增量均在100万千瓦以上,期末装机于2017年6月首次超风电,成为省内除水电、火电以外的第三大发电类型。截至7月末,该公司累计推动实施各类电能替代项目近3万个,可实现年均替代电量近50亿千瓦时,转移高峰用电负荷207万千瓦,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标煤消耗227万吨,可减排二氧化碳398万吨,减排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4.2万吨。
按照宜昌市港口岸电推进工作部署,今年12月31日前将完成71家经营性码头(危险品码头除外)港口岸电设施建设,实现三峡坝区港口岸电全覆盖。湖北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,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,生态地位举足轻重。风光无限优化能源结构昨天随州电网最大负荷66万千瓦,最大负荷时刻新能源出力34.7万千瓦,其他时段新能源最大出力51.7万千瓦,新能源全额消纳。该公司超前开展湖北省新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专题研究,力促网源实现在空间上协调布局、在进度上同步匹配、在资源利用上全社会成本最低,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和灵活调剂的作用;加快输电通道建设,优化并网流程、简化并网手续,主动跟踪服务新能源发电项目;将新能源电厂的发电计划纳入到调度统筹发电计划平衡中,实现新能源发电量的全额消纳
为实现发电和用电的实时平衡,广东最早创新实施全电量+偏差考核机制。信用管理体系推行以来,有效防范和避免了售电公司欠费风险。目前,西电占了广东用电量的1/3,利用省间通道,在更大范围内消纳西部清洁能源,是广东电力交易市场的最大特点。创新六大核心机制资源配置指挥棒作用凸显空气化工产品(广州)有限公司是2013年第一批参与了广东的电力市场化交易大工业用户。
按照建立南方区域统一现货市场的目标,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正积极开展南方(以广东起步)现货市场建设,在有效锁定中长期合同收益的同时,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。2017年初,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后,市场配置资源的指挥棒作用逐渐凸显。
当年11月28日,广东省和重庆市试点开展售电侧改革。2017年初,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正式成立。
截至目前,共收取售电公司履约保函152份,金额共计7.11亿元。为规避市场交易的风险,2017年,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编制并推动出台了售电公司履约保函管理办法,并积极打造国内先进的信用管理体系。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,无疑成为试点的最佳选择。据悉,未来,广东电力交易APP客户端将实现市场主体线上注册,实现今天注册明天交易等目标。交易中心成立短短1年,总交易量已达1157亿千瓦时。价差传导+统一出清是广东电力交易树立起来的第一个标杆,一方面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平稳快速起步,另一方面已累计降低客户用电成本188.77亿元。
譬如国外电力交易的批发、零售市场是分开的,广东创新了批发+零售机制,结构清晰且有效联动。目前,年度场外双边协商、年度场内集中挂牌、月度集中竞争、发电权转让形成了广东交易市场的合理格局。
2006年,广东省安排台山发电厂与6家电力大用户开展直接交易试点,年交易电量约2亿千瓦时。该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后,由原来目录电价一度7毛多降到2017年的6分左右。
通过省内+省外机制,广东顺利实现了跨省区交易与省内交易的有效衔接。在这一过程中,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个中长期交易体系,创新建设了价差传导+统一出清批发+零售省内+省外全电量+偏差考核计划+市场交易校核+安全校核的广东样本。
从2014年200多亿千瓦时到2015年400多亿千瓦时、2017年1000多亿千瓦时,今年交易电量预计达15001600亿千瓦时广东电力市场交易规模逐年递增,电力体制改革也越来越深入。2017年,我们的用电量达1.7亿千瓦时,减少了700万至800万用电成本。据悉,今年年底,现货市场将具备基本试运行条件。从一个完全的计划运作模式变为市场化运作模式,是一个逐步放开的过程,体制的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,如何协调好这一过程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?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找到了解耦运行机制这把金钥匙,实现了计划和市场的共存。
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还将打造开放、精准、高效的数字化交易平台,有效支撑创新多元品种和机制安全运营。从2006年直购电试点到2017年年底,十二年来广东省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达到3360亿千瓦时。
按照9号文要求,广东省逐步放开发用电计划,开始售电公司代理用户进入市场进行交易,并初步形成了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。在这块自带改革基因的沃土之上,广东电力交易市场化的进程走得又快又稳,不仅在参与主体、交易规模等体量上走在全国前列,更是在六大交易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出一个广东样本。
售电公司是售电侧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,广东又一次摘取了全国第一家售电公司进行交易的牌子。市场创新能力提升重在交易品种的丰富与优化。
2013年9月1日,广东电网公司启动全省直接交易试点工作,4个月内,共有112家省内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和发电企业参与,累计签订了22.52亿千瓦时直接交易电量。为实现电网安全控制与市场交易组织的有效结合,交易校核+安全校核的机制也应运而生。这六大核心关键机制构成了广东电力市场样本,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,发电侧和售电侧均形成了有效竞争,促成了广东市场竞争充分、交易活跃、透明高效、公平有序的形态。目前,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正在积极研究适用于中长期+现货市场的信用管理,努力使现有的信用管理体系与现货交易相匹配。
国内的电力交易市场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。南方电网因改革而生,因改革而兴,因改革而强。
当年3月15日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颁布实施,提出了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,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。在刚刚结束的7月集中竞争交易中,209家市场主体共完成43.2亿千瓦时的交易电量。
该公司亚洲区能源总监张献忠介绍。广东试点又稳又快12年完成市场化交易3360亿千瓦时2004年,国家电监会、国家发改委提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,开展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的试点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an395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